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韩集举正 韩集举正叙录 (自动笺注)
欽定四庫全書
 韓集舉正叙録
           宋方崧卿
  石本
   集古録(歐陽公)金石録(趙明誠徳)
   書跋(董逌彦逺)韓文□證(洪興祖慶善)
   韓文譜註(樊汝霖澤之)
公元798年
  汴州東西水門記(碑舊在蔡茂先家進首題云攝節度掌書記前士韓愈撰碑刻於貞元十四年正月辟命猶未下故也)
公元804年
  燕喜亭記(亭在連山郡城北之五里恵宗寺後葢景常元慧者昔居于此也碑已四刻然猶故本也碑後題云唐貞元二十年㑹昌五年宋咸平六年康定二年四立石)
公元822年
  鄆州谿堂詩(金石録曰碑正書尚洪樊本具郎首題云通議大夫兵部侍上柱國賜紫金魚袋韓愈撰末云朝議郎尚書户部侍郎上柱國賜紫金魚袋牛僧孺長慶二年𡷫在壬寅十月戊午朔二十五日壬午建)
公元801年
  送李愿盤谷序(金石録曰碑正書姓名谷集古録洪樊本皆具盤在今孟州濟源縣碑後刻云隴西李愿隐者不干譽以求達毎韜光自晦跡寄人間心遊太清仁智山水之間信古今一時昌黎韓愈知名之士髙愿之賢故叙而送之于時縣大夫博陵崔侠披其文稽其實是用命工勒石于谷之西偏以旌不朽唐貞元辛巳嵗建丑月渤海髙從下闕二字其上如太清山水于時辛巳等字皆磨滅殆盡僅可意讀辛巳貞元十七年也公時年纔三十四耳)
公元795年
  李元賔墓誌(樊本具墓首題云大唐太子校書李公誌韓愈撰段季展書末云貞元十一年冬十有二月建立元賔貞元八年登第踰年舉宏詞又一年死葢十年也碑立於十一年立碑在後也)
  薛公達墓誌(金石録曰碑正書姓名邵公濟藍田水壊一墓得退之自書薛助教誌攷之碑本非公自書也東樊洪本具首題云大唐國子助教河薛君墓誌銘友人朝議郎國子博士上騎都尉韓愈撰)
公元812年
  路應神道碑(金石録曰碑正書劉樊本具吕碑在京兆萬年北村後入汲公外孫母爽家侍首題云大唐銀青光禄大夫左散騎致仕上柱國襄陽郡王平陽路神道碑朝議郎國子博士上騎都尉韓愈銀青光禄大夫吏部尚書上柱國滎陽縣開國侯鄭餘慶將仕郎右拾遺内供奉緋魚袋陳岵篆額末云元和七年嵗次壬辰十月景戌十五日庚寅建)
  田氏廟碑(金石録曰碑胡証八分書碑集古録董氏書跋樊本皆具在京兆府廨首題云大唐工部尚書田公廟碑銘末云朝議大夫守諌議大夫安定胡証書并篆額)
  劉統軍碑(金石碑曰碑歸登八分書書跋亦具)
公元815年
  徐偃王碑(洪本具云廟在三衢龍游縣靈山碑首朝議郎尚書考功郎中知制誥昌黎韓愈福州刺史元錫書末云元和十年十二月九日立書跋亦有此碑乃曰昌黎韓愈徐放書是同時已别刻也然洪本作故觕檏書跋乃作故制樸觕又有不同何邪今碑乃慶厯中重刻本亦頗訛舛)
公元818年
  胡珦神道碑(集古録洪本皆具年金石録胡証八分書長慶三四月立按卒於元和十三年踰年碑成葢刻石在後故也墓在華州蒲城縣碑舊為尉㕔支槽石後徙夫子廟江鄰幾云)
公元820年
  南海神廟碑(集古金石二録皆具碑正書字頗完好首題云南海神廣利王廟碑使持節袁州諸軍事袁州刺史韓愈使持節循州諸軍事循州刺史陳諫書并篆額末云元和十五年十月一日建)
公元829年
  處州孔子碑(金石録具朝碑首題云處州文宣王碑散大夫國子祭酒賜紫金魚袋韓愈朝議郎權知處州司馬上柱國任迪書兼篆額末云唐大和三年嵗次已酉朔二十五日癸酉建仍又於首題下注元和十三年李使君繁經始碑文及置石至大和三年使君建立董氏書跋又有咸通四年刺史王宗古重立本是碑已再刻今廟碑宣和閒以任迪所書碑重刻但増注一二今文於其旁此為亂真耳然正文自得其舊也)
公元821年
  栁州羅池廟碑(首題云尚書吏部侍郎賜紫金魚袋韓愈中書舍人史館修撰賜紫金魚袋沈傳師書末云朝議郎管觀察支使太常寺協律郎上柱國陳曽篆額長慶元年正月十一日桂管防禦先鋒兵馬使朝散大夫左衛長史孫季雄建立集古録云碑言栁侯後三年廟戍明年人書羅池子厚元和十四年卒公作碑時當長慶三年也今作元年誤也況公元年亦未為吏部也)
  黄陵廟碑祭湘君夫人文(一碑諸本皆具湘黄陵廟潭州隂縣北八十里碑四面有字正面書碑其隂書祭文碑首題云通議大夫尚書吏部侍郎上柱國賜紫金魚袋韓愈正議大夫潭州刺史御史中丞湖南都團練觀察處置等使上柱國賜紫金魚袋傅師碑隂云其將修廟祭神文云云末云始將既修樹舊碑仍刻其文於新石因銘其隂舊碑石既多破落不可盡識移之於新或失其真遂不復今本祭文後亦具此數語葢公始欲刻舊碑於新石後以舊碑不可移刻遂只以刻公碑而載祭文於其隂語可槩見也)
  李干墓誌(堇氏書跋云河南李仲㣲嘗得碑本以傳其書李翔亦可臧也字子漸集本無此以栁賁為泌亦與史合)
  瘞破硯銘(邵公濟云□客長安城中有發地小狹青石刻瘞破硯銘今本銘皆作文閣本作銘信不妄也)
    右碑本一十七閒得之傳錄復以舊本參校之故訛舛為少洪氏辨證尚有京兆萬年司馬村栁子厚鄭州滎陽河上鄭儋西京北邙權徳輿徐州節度掌書記石記皆未得之然洪氏亦徒有其目耳姑誌于此
 唐令狐氏本
公元870年
  右唐令狐綯之子澄所藏本咸通十一年書止有詩賦十巻蘇魏公子容得之蔡文忠家題其後曰與今本不同者百四十有一今浙本所謂作者令狐氏之舊也澄亦進士登第能世其家今本城南十六首而闕其一惟此本為備大安池詩之當為太平公主山莊詩雖閣本亦誤十琴操元不具註皆今本之所異者謝參任伯甞得蘇本而校之於所校之字朱書其右作澄本二字雖不盡然大約可見今只以唐本目之而具蔡謝所校於其下云
 南唐保大
  皇朝平江南翰林院三千巻天禧間編排僅得千餘巻不成部秩韓集所存只有祭文墓誌巻然祭文列於第三十九巻李漢所編之外復有他本今外集三祭文此本皆入正集祭董晉文綴於弔田横文之下而列祭房石二丈三十九巻之末次序葢亦不差今已無復得其全書而觀之姑以諸家所考證者參對一二以存古焉
 秘閣
  承平閣下本一諸公得之校讐之餘也前輩如山先生王仲至鮑欽止所校大抵皆以閣本為正如岐山下之當為二首青青水中蒲之當為三首石鼎聨句革華傳之不當録入惟閣本為然二鳥刪去可以人而不如鳥乎一語汴州水門刪去監軍是咨司馬是謀二語疑此本葢公晚日所定最為可貴邵公濟嘗云長安安信之家有舊韓文公家集二十六二十七二巻繭紙正書退之改定字後為張浮休取去葢前人之文其不輕於垂世者類皆晚而後要之本誠得其正李左丞漢老校本最為詳備然猶三十一已下四巻闕録焉賴他本尚可參見
 祥符杭本
公元1009年
  杭州明教寺大中祥符二年所刋本時尚未有外集閣本多同洪慶善劉統軍傳本作反柩於京師後得祥符印本作反机葢此本也劉碑世有石本作反机則知此本最為近古頃嘗於姜秘監補之家得校韓文一秩考訂頗宻亦以此本為正而參之已見又李漢老本毎字皆註閣本本二所謂舊本亦此本也信知前輩取與不繆猶恨此本斷爛多字難徧考尚賴姜本以相參對云
嘉祐蜀本
  河東先生本增修五千七百五十八字
  劉龍圖()本增修一千六百九十二字并集
    外篇
   音切一百七十二字
   歐尹二學士本修正六百八十一字(並註目録後)
  右蜀蘇溥慶厯間所校嘉祐中刋於蜀洪慶善所謂蜀本此也時景以為本非也韓文之有集外篇音切自此本始也第此本已經四校故比舊集時有增損然校之今本則不侔矣况四君子大儒非妄胷臆故舊本之所不通者猶賴此本以為証韓文古本題下皆有一首字與文選同此本多存之集外篇今本脫誤不可讀惟此本為劉氏之舊蘇嘗曰序其集後今别見
 趙徳文
  文錄舊六巻七十五首今已不傳而時得於諸校本惟潮本浙本為詳然間有偽出如水門記之以隴西公李勉元和聖徳詩之濡及九有作濡及左右皆妄也第送楊之儀序及毁原等文所載皆與閣本舊本合是不可誣也
 文苑英華
  皇朝太平興國間宰臣李昉扈䝉等集前代文章為此凡一千巻而韓文所選餘百篇書巻帙多人家罕傳亦刋校之所不及故頗為全正晏元獻公校定栁文亦多取此以為證則知此書最為可据胡珦南海廟碑考之石本訛舛不能十一又外集所收如上滑州送令縱序等太半皆出此集頃官上饒嘗假於同年趙徳勤無力盡抄姑摘其為韓氏作者集而類之以校公集如藍田丞記賀白兔狀等他本多不可通獨此本為得其正其他參校不一而足
 文粹
公元1011年
  姚寳臣大中祥符四年所纂凡百巻録公文幾七十篇大約多用杭本此集世所共傳故時有刋校失其舊者然尚可考古也第公平淮西不録而録段文昌去取不無失當此特取其可以校讐云爾
 謝本
   序云古詩二百一十首今闕一首梨花下贈劉師命一首律詩中當録于後蘇子容相云(題古詩後)
公元1129年
   律詩一百六十今多六首建炎三年二月二十七日校于台州君子堂任伯(題律詩後)
   余弟克明從母之夫陳公無已次第既以類從又略因嵗月先後之於繙讀為便既成以遺克家凡十冊建炎三年二月二十八日天台郡齋記(題集後)
  陳公無已所次類韓集世罕傳焉頃甞得謝本於聞人大抵古詩南山至歸彭城為第一巻餘與今次同他文則雜著表狀而終以祭文碑誌婦人墓銘别為一巻如代齋郎不貳過論革華傳石鼎詩皆不錄嵗月之可銓次者亦以考定其所讐正令狐氏本秘閣本是其所其間亦有謂貞元本者又宋莒公蘇魏公本舉兼得焉毎字皆圏註於其旁曰元某字或乙或刪皆然目録後序得之此本也
 李本
公元1164年
  李左丞漢老晚居泉南里閈為密嘗獲傳其家集而校之李氏右史成季有聲元祐間世多名士此集第四巻末書甲申九月四日承父校畢似非出一手諸氏所校多遵閣本惟此本毎字標註雜著而下則以舊本併出荆公四選韓詩一百四十六首此集皆朱圏其上而考其異同其他有曽本晁本吕本亦諸集所少見也晁本祭文多具年月考之於史皆合則知韓集之所闕録者未易其所未見而略之也頃嘗從范丞相之孫伯亷得其家本亦多與此本合但闕其標註耳則知此本蓋出於歐尹所校之外不失其舊云
   右所校除石本外凡十家洪氏辨證樊氏譜註皆所參攷外此又得董彦逺文攷三巻姚令威詩注八巻今館中尚有舊本韓集四十巻印本大字興仁府常家所藏舊川本如寄崔立之敦敦書案月蝕完完上天東皆與古本其他聮句玉題墮猶鎗碎纈紅滿得之此本也大抵國初書籍板本少而傳録蜀本之得於劉栁者凡修正七千餘字正恐其間豈無以意増損閣本未出之前人惟劉栁之尚劉栁之外舛錯已見此歐公所以嘆其印本初未必是也然是時猶校本與舊本竝行末學惡陳而嗜異妄生分至於智者未易誣也及乎舊本堙沒今皆千巻一律真本時見於一作之下是豈不可歎洪慶善云韓文舊本未經前人校正往往石本同故嘗參唐厯以稽嵗月史傳以訂姓名毛詩楚辭以求用韻之源取莊子國語史記漢書以攷用字之祖則舊本之所得常多而今本常出於意定煥然在目不可以誣此舉正所由作也
  校例
   字(誤字當刋)
   字(衍字當削)
   □(脫逸當増)
   □□(殽次當乙)
 
 
 
 
 
 
 
 韓集舉正叙録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